醫療筆記

嗅覺,是光陰的氣味!

被演化禁錮的嗅覺,在大腦的哪裡佔地為王呢?

最近重新出版的一本書《嗅覺之謎》,作者瑞秋.赫茲博士是全球公認的頂尖嗅覺心理學科學家。

赫茲博士在書中有一段說到,比較「爆米花」在不同感官形式的線索下,喚起的記憶:爆米花影像、爆米花爆開時的聲響、單純聽到「爆米花」這個詞、玉米粒觸感、爆米花氣味。結果,由氣味回憶往事時,杏仁核(腦部情緒中心)活化程度,比藉由影像或其他感官更明顯。


氣味vs情緒vs記憶

《追憶似水年華》作者普魯斯特,因為瑪德蓮泡在菩提花茶裡的香氣,突然喚醒的「專屬、獨特」回憶,寫成一本堪稱西方紅樓夢的鉅作。

「見到小瑪德蓮蛋糕,我還想不起這件往事,等我嚐了味道,往事才浮上心頭;也許因為我常在點心盤上瞧見那種蛋糕,並沒有拿來嚐嚐,他們的影像早已脫離貢布雷(Combray)的時光,倒是與眼下的日子更為關係密切。」

聞到某些味道,會突然湧現某些埋藏深處的回憶,稱作「記憶心理學」或「普魯斯特現象」,這裡值得注意的是「氣味→情緒→記憶」,氣味之所以能引動回憶,其實是因為情緒湧上心頭!如果沒有了情緒,記憶是被遺忘的,而且氣味要成為開啟特殊記憶的那把獨一無二的鑰匙,需要有不被覆蓋的抵抗力和高度特殊性,才能忠實且直接依附在特殊事件上。

或許,普魯斯特後來再也沒有把瑪德蓮泡到菩提花茶裡,才能成為貢布雷的回憶吧。


COVID-19讓嗅覺再度被重視

書上說,根據美國醫學會出版的「永久損傷評量指引」,界定嗅覺及味覺喪失的損傷程度,僅相當人類生命總價值的1-5%,而視覺喪失則嚴重到85%;一項賓州大學的問卷發現,要求受試者評比失去各種生理功能的重要性時,人們竟然覺得失去大腳趾和喪失嗅覺的等級相當。嗅覺,原來被我們這麼不在乎呀!

COVID在不同的病毒株,有不同的嗅覺侵襲比例:Alpha 50%,Delta 44%,Omicron 17%。在大流行期,約有一半左右感染者有過嗅覺喪失的階段,其中34-46%在12-18個月後,依舊回不到以前的嗅覺敏感度。


失去嗅覺和味覺,有什麼變化呢?綜合這幾年的追蹤文獻,我有幾個主要結論:

首先,「食之無味」,吃東西剩下「為了生存而吃」這個理由,沒有幸福感。

我有一位朋友歷經了6個星期的味覺喪失,他形容:喝咖啡的時候,如果不先用眼睛看到它是咖啡,光用嘴巴感覺,只覺得它比白開水黏黏的、有濃度的感覺,不會覺得自己喝了一杯咖啡;喝各種湯,也只有黏一點、有顆粒的差別,要靠「回想它以前的味道」,才會讓自己有喝下去的慾望。這是大部分感染者有嗅覺問題後,會積極尋求醫療幫助的主因!

再來,沒有真正餓的感覺,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吃東西,要嘛沒胃口,要嘛一直吃,所以體重波動很大。


最重要的是,但大部分人沒意識到,自己也對環境變得沒有安全感或過度敏感,影響到社交活動。沒有辦法辨認環境中的危險,會危及到生存。例如,瓦斯的甲烷原本是沒有味道的,但是為了讓人們注意到瓦斯外洩,人工添加了刺鼻、容易辨識的味道。那…如果再也無法聞到伴侶的髮香、孩子的寶寶體香味、甚至乾淨衣服的肥皂香味…,會不會沒有「回家的感覺」?

嗅覺,是我們辨識「同路人」和「非我族人」的一種方法,實實在在的「臭味相投」!


嗅覺可以勾起衝動,影響當下的行為與決策

Cama咖啡當年創立時,把店面打造成小型咖啡工廠,直接在門口烘焙咖啡豆。香濃的嗅覺刺激,讓不喝咖啡的人,都會忍不住在門口駐足,創辦人就是廣告業出身,把「五感行銷」發揮得淋漓盡致。


到迪士尼玩過都知道,回家猛然驚覺,行李箱莫名其妙塞了好幾個爆米花桶,夢醒時分都已經買完單了!看場電影,不買一桶爆米花,也覺得少一樣東西,這都是「爆米花的衝動」呀!

嗅覺是一種緩慢的知覺,追不上視覺的腳步。但!他是一台通往杏仁核的直達車,除了承載著光陰的氣味,能不能也順道搭載撲滅衝動的滅火器呢?


對抗午後疲勞有解方

下午常常覺得疲累、沒動力、想吃甜食解饞,推測是血清素太低有關,讓人瘋狂想吃碳水化合物。《奧地利奶奶給妳的居家芳療小藥鋪》第208頁建議的「取代午後甜點的擴香配方」,據說可以讓我們避免過度攝食巧克力喔!


取代午後甜點的擴香配方

暹羅安息香Styrax tonkinensis 1滴

橙花Citrus aurantium 1滴

甜橙Citrus sinensis 2滴


參考資料:

1. COVID and smell loss: answers begin to emerge. Nature 2022 Jun;606:631-632

2. 嗅覺之謎 2023

3. 奧地利奶奶給妳的居家芳療小藥鋪 2022



作者:小兒過敏免疫科主治醫師 IFA英國國際芳療協會認證芳療師 張雅婷
出處:臺安醫訊第 305 期
發行時間:202307

印刷版 PDF





電子報訂閱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