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筆記

不同型別腸病毒引起的症狀及重症前兆

這個嚴重個案,是由腸病毒D68型引起。多數感染者是兒童,大人感染症狀較輕或無症狀。臨床表現差異極大,從輕微的上呼吸道症狀到嚴重肺炎都有可能,極少數病例可能併發神經症狀,導致肢體麻痺。多數是輕症,少數個案才會需要呼吸器或加護病房治療,少數人會有全身性症狀,例如發燒、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腸胃症狀。


腸病毒重症


會導致重症的腸病毒包括:


小兒麻痺病毒:延腦型腦炎、脊柱前角神經炎

腸病毒71型:腦幹腦炎、肺水腫

克沙奇B型病毒:心肌炎、心包膜炎、新生兒感染

伊科病毒:新生兒肝炎、周產期肺炎

腸病毒D68型:肺炎、急性無力脊髓炎


腸病毒D68型感染,可能先有咳嗽、流鼻水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之後出現肢體無力的急性無力脊髓炎症狀。腸病毒71型則可能導致泡疹性咽峽炎,並引起腦幹腦脊髓炎,造成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左心衰竭,需注意。

四大重症前驅症狀,包括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和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嬰兒急性心肌炎及成人心包膜炎,由克沙奇B型病毒引起,特徵是突發性呼吸困難,接著會明顯心跳過速、心律不整,快速演變成心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克沙奇、小兒麻痺和伊科病毒,可能引起無菌性腦膜炎或腦炎,症狀可能有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嘔吐、易煩躁、睡眠不安穩、精神問題、嗜睡、木僵及抽筋等,一般病程良性,只有少部分會有後遺症。


哪些病患可能屬於重症高危險族群呢?


1.年齡小於3歲

2.高燒超過攝氏39度、高燒超過3天

3.肌躍型抽搐與其他抽搐、頭痛、嘔吐、嗜睡、肢體無力

4.高血糖 (> 150 mg/dl)

5.白血球過高(> 17500/ mm3 )


「泡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症」

「泡疹性咽峽炎」由克沙奇A型病毒引起,症狀為發燒、疲倦、厭食、嘔吐及易流口水,扁桃腺周圍與懸雍垂兩側之軟顎有多處潰瘍,也常因口腔潰瘍而無法進食,有些需要住院給予點滴,病程為4到6天。多數病例輕微,無併發症,但仍須注意有無重症前兆。

「手足口症」由克沙奇A型病毒和腸病毒71型所引起,特徵為發燒和身體出現小水泡。

小水泡在發燒1到2天後出現,剛開始是細小紅點,之後形成潰瘍。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舌頭和軟顎;手和足則有紅疹或小水泡,但不只侷限於手和足,臀部、大腿和膝蓋都可能出現紅疹或小水泡。病程為7到10天,須注意進食情形和水分補充,大多數是症狀輕微,可自行痊癒,但也要注意有無重症前兆。


新生兒腸病毒感染

媽媽有發燒,新生兒也發燒時,必須懷疑腸病毒的感染。

最常見感染新生兒的腸病毒類型為「克沙奇B型病毒」和「伊科病毒」。克沙奇B型病毒常造成嬰兒急性心肌炎,但也會造成腦炎或肝炎;伊科病毒則常造成新生兒肝炎和周產期肺炎。

腸病毒在腸道殖居,生產時新生兒接觸到媽媽的血液、產道分泌物和糞便,可能會被傳染。腸病毒也可透過胎盤傳染給寶寶。媽媽感染腸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同樣會透過胎盤傳給寶寶,但要感染1到2週後,傳過去抗體的數量才足夠保護寶寶。因此,媽媽生產前後1週感染腸病毒,對寶寶來說最危險。產婦於產前14天到分娩前後,應注意自身及其他家中幼兒的狀況,如有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或肌肉痛等症狀,應主動告知醫師。


腸病毒的傳播

人類是唯一的傳染來源。腸病毒的傳播方式包括「糞口傳染」—吃入受汙染的水或食物、手部汙染;「飛沫傳染」—吸入帶有病毒的飛沫;「接觸傳染」—接觸病人皮膚水泡、潰瘍、分泌物。腸病毒在口沫中可存留1到2週。患者可持續由腸道釋出病毒,長達8到12週之久。

大部分成人感染是無症狀的,但可能透過口水與糞便,傳給家中幼童。

值得留意的是,腸病毒潛伏期約3到6天,發病後一週內的傳染力最強。

我們要怎樣防範腸病毒感染呢?首先是勤洗手、攝取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維持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此外,流行期間要減少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孕婦、新生兒及幼童,特別要避免與疑似病患接觸。


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


V嗜睡、意識改變、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V肌躍型抽搐

V持續嘔吐

V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腸病毒D68型與其他腸病毒之比較



腸病毒D68型
其他腸病毒
傳播方式
糞口、飛沫、接觸傳染
糞口、飛沫、接觸傳染
症狀表現

發燒、流鼻水、咳嗽

肌肉痠痛

肺炎、腦炎、

肢體麻痺、死亡

手足口病、泡疹性咽峽炎

併發腦炎、心肌炎

肢體麻痺、心肺衰竭

死亡




作者:小兒科主治醫師 黃詠嵐
出處:臺安醫訊第 304 期
發行時間:202306

印刷版 PDF





電子報訂閱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