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即良藥

新穎的運動方式 增強式訓練

符合大眾的增強式訓練
日常生活與運動的動作模式常需肌力、爆發力,如需要推、拉、蹲等日常活動,若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不僅活動受到影響,並加劇傷害風險。增強式訓練對於一般群眾而言,是一種新穎且流行的訓練模式,原因在於過往增強式訓練普遍用於運動員,搭配高爆發及高強度訓練特性,因此使普羅大眾難以接觸,亦或接觸門檻過高,雖如此,增強式訓練所帶來的好處,不僅限於運動員,其訓練動作部位涵蓋全身,是一種多重複次數動作,協助運動者將自身力量和速度連結,使人體組織產生適應,並預防運動傷害發生,如此好的效益大眾當然不可忽視。有鑑於此,以循序漸進方式執行「穩定型增強式訓練」、「肌力型增強式訓練」(1),符合大眾強度又兼顧安全。
如何應用與執行:循序漸進穩定又安全
任何運動皆須循序漸進,增強式訓練亦是如此,計畫如何執行呢?應在適合的場地如草地、籃球場、操場跑道等,並穿著具有支撐性的運動鞋,動作上從簡單到複雜、穩定到不穩定及自身體重到身體負重,一步一步建立本體感覺、動作控制(2)。
(一)無運動基礎者:徒手以穩定型增強式訓練為主軸。
※動作一:
伏地挺身是常見的徒手肌力訓練動作之一,而無運動基礎者,先以站立扶牆方式進行直立伏地挺身,以動作與軀幹穩定不晃動前提下,雙手略比肩寬,以自身最舒適的速度與頻率,執行12~15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3~5分鐘,全程不宜操之過急。若熟悉前述動作即可執行增強式直立伏地挺身,雙手撐牆瞬間且快速向牆壁施力,使雙手離開牆壁並保持重心平衡,再以雙手回去支撐牆壁,使雙手回到起始位置,以自身體重負荷執行5~10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3~5分鐘。
※動作二:
穩定垂直躍起著地,兩腳站立與肩膀同寬,腳趾朝正前方,骨盆不前傾後傾,準備動作做好後,像坐馬桶一樣略為往後下蹲,向上跳起,同時雙手舉過頭,完成躍起動作,接續需要輕輕落地,落地時需注意髖部、膝蓋及腳踝需稍微屈曲,且站穩保持3~5秒2,反覆5~10次,共2組,組間休息30秒~1分鐘,躍起著地是很好訓練穩定與肌力的動作,然而若本身有下肢肌肉與關節病史,需透過專業醫師或教練進行評估後再確定是否能執行。
(二)無運動基礎者:抗力球運動
同樣為穩定型增強式訓練,以增強式直立伏地挺身為基礎,雙手持抱抗力球,以自身最舒適的速度與頻率,雙人進行或單人進行,將抗力球推向牆壁或對方,反覆操作30~60秒。若熟悉前述動作即以瞬間且快速向抗力球施力,視個人能力可選擇讓抗力球有一個彈跳或不彈跳,反覆操作15~30秒,共2~3組。
(三)有肌力基礎者:徒手
以肌力型增強式訓練為主軸,原則在更快速、更大幅度的動作。
※動作一:
以增強式伏地挺身,有運動基礎者,先以軀幹穩定且不晃動條件下進行一般伏地挺身,雙手略比肩寬,以自身能力,執行4~12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2~3分鐘,全程不宜操之過急。若熟悉前述動作即可執行增強式伏地挺身,雙手撐地瞬間且快速向地板施力,以前腳掌為支點使身體短暫騰空並雙手擊掌一次,同時預備落地使雙手回到起始位置,落下時需注意手腕、肩膀及手肘維持穩定,以自身體重負荷及能力執行3~8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3~5分鐘。
※動作二:
轉體垂直躍起著地,兩腳站立與肩膀同寬,腳趾朝正前方,骨盆不前傾後傾,準備動作做好後,像坐馬桶一樣略為往後下蹲,向上跳起,身體向右或向左轉向90度,同時雙手舉過頭,完成躍起轉體動作,接續輕輕落地,因搭配90度轉體動作,落地時除了要注意髖部、膝蓋及腳踝稍微屈曲之外,注意膝蓋不內夾2,並多注意腰轉身時的穩定性,全程速度不宜過快,且落地後保持身體穩定3~5秒,執行5~10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3~5分鐘。
(四)有肌力基礎者:箱上運動同樣為肌力型增強式訓練。
※動作一:
以增強式直立伏地挺身為基礎,雙腳放置跳箱或平台上,使身體重心前移至上半身,以自身最舒適的速度與頻率,雙手撐地瞬間且快速向地板施力,以前腳掌為支點使身體短暫騰空,雙手隨時準備落地,落地時回到起始位置,落下時需注意手腕、肩膀及手肘維持穩定,以自身體重負荷及能力執行1~5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3~5分鐘。
※動作二:
躍起跳至箱上,兩腳站立與肩膀同寬,腳趾朝正前方,骨盆不前傾後傾,準備動作預備,像坐馬桶一樣略為往後下蹲,需奮力向上跳起,於跳箱或平台上輕輕落地,落地時除了要注意髖部、膝蓋及腳踝稍微屈曲之外,膝蓋不內夾,並多注意軀幹平衡性及穩定性,且落地後保持身體穩定3~5秒,可執行5~10下,反覆2到3組,組間休息3~5分鐘。
持之以恆成果知多少
不論何種運動,都需要長時間且循序漸進,研究指出透過至少5週到8週的增強式訓練,經常被用於改善人類神經肌肉功能,因此透過規律且持續一段時間的增強式訓練,可有效提升日常活動與運動時所需的肌力、耐力、敏捷性、平衡能力、跳躍能力。而根據不同身體狀況進行評估,以徒手或跳箱(平台)方式進行介入,每週 2-4次,使肌肉受刺激以達訓練成效(3)、(4)。在增強式伏地挺身研究中,在上肢力量輸出上也有顯著增加5。以球類進行增強式訓練研究中,可以有效提升上肢肌力、耐力,並且同時增加其他運動表現。若是增強式跳躍訓練,可增強肌肉力量、爆發力、關節旋轉速度、肌肉體積等(5),由上述得知,經過每週2-4次,為期1到2個月持之以恆練習,可以看到身體素質得到更全面發展。而增強式訓練動作與處方相當廣泛,如要進行個人化運動計畫制定,本中心提供一對一客製化課程,根據每個人的需求與身體狀況進行評估,協助客戶完成專屬的計畫與教程,歡迎蒞臨臺安醫院健康管理大樓七樓運動中心諮詢。

參考資料:
1. Bouteraa, I., Negra, Y., Shephard, R. J., & Chelly, M. S. (2018). Effects of combined balance and plyometric training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in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2. 美國國家運動醫學學會私人教練認證指南第七版(2022)。
3. Bouteraa, I., Negra, Y., Shephard, R. J., & Chelly, M. S. (2018). Effects of combined balance and plyometric training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in female basketball players.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4. David, V. C., José M.P., Pedro, F., Aurelio, U. (2018). Effect of eight weeks of upper-body plyometric training during the competitive season on professional female volleyball players. The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and Physical Fitness, 58(10), 1423-1431.
5. Ulrich, G., & Parstorfer, M. (2017). Effects of plyometric vs. Concentric and eccentric conditioning contractions on upper body 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and Performance, 12(6), 736-741.

作者:運動中心教練 洪紹睿
出處:臺安醫訊第 303 期
發行時間:202305

印刷版 PDF





電子報訂閱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