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筆記

後疫情暑期趴趴Go,準備好了嗎~注意水分補充、 小心乳酸堆積及「經濟艙症候群」來掃興

身體水分的需求

一天24小時,每人平均每小時依照個人體重需要60-100cc水(每公斤體重每小時1cc;舉例:70公斤的人,每小時需要70cc水,一天基礎水分為1680cc)以利身體血液循環。炎熱夏日,體溫上升、大量出汗,水分需求更是增加。一般人在快速出汗時,不但水分流失,同時也會流失鹽分,此時若一次僅大量喝水而未補充鹽,血液中的鈉離子就會銳減,吸水能力隨之降低,身體細胞水腫,造成水中毒、低血鈉症狀,這時就會覺得頭暈、更口渴,電解質失衡,嚴重會昏倒及致命。

乳酸堆積

在一般常態活動下,身體會進行有氧代償,氧氣分解葡萄糖獲得能量,也就是「需要多少給多少」的概念,因此即使走路、爬樓梯等雖然很費力,但身體已習慣該供需模式,就不會覺得累。但新冠疫情3年多,習慣了蝸居在家,突然要長時間逛街、提重物、運動及追逐,有氧供需不夠,身體就會啟動無氧機制,從肌肉細胞儲存中提取並轉換成當下要用的能量,轉換過程就會產生代謝性乳酸,運動越是過量、過多,乳酸越是容易堆積,造成肌肉酸痛。乳酸在體內是可以很快代謝,但身體若有隱疾或異常,如糖尿病、營養不良、缺水等,乳酸無法正常排出,就有可能導致乳酸性酸中毒(Lactic Acidosis),動脈酸鹼值PH降低,患者頻換氣、貧血、頭暈想吐,嚴重時可能心肌梗塞、休克。

什麼是經濟艙症候群?

「經濟艙症候群」醫學名稱為「深層靜脈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人體的血液循環,是從心臟起始,將新鮮飽和氧氣血液經由動脈打出去,到脖子、腦部、雙手、胸部、腹部,再一分二進入雙腳;而回程的無氧靜脈血液要逆流往上回到心臟,南下北上參與循環與代謝。血流向下容易,往上難,除了要靠強而有力的心臟將血液「打出去」與「吸回來」,小腿肌肉就扮演了「第二顆心臟」功能,腿部適時活動,上方有心臟在吸、下方有腿部肌肉幫忙在推,促使血液更順暢流動。

當長時間處在狹窄空間,如搭飛機、巴士或坐在辦公桌前不動,缺乏活動、水分不足,血液變得濃稠,靜脈回流不順、滯留,使靜脈血管內發出錯誤受創訊息啟動凝血機制,形成血栓及血流阻礙。由於好發在腿,一旦血流受阻,輕者腳腫脹,嚴重者可能會在下一個動作想站起來如廁或下飛機時,瞬間「後浪推前浪」,血液突然開始流動將血栓上衝下腔靜脈、心臟及肺臟,最後在肺動脈造成肺栓塞,導致胸口悶、緊、痛,呼吸困難、呼吸衰竭,因身體無法換氣及供氧,引起心臟冠狀動脈痙孿、心肌梗塞,瞬間休克或死亡。

深層靜脈栓塞預防關鍵就是要自知已有一段時日是處在「安逸不動」、「經常久坐久站」、「水分分布不均、不足」。若本身為長者、糖尿病、膽固醇高、肝硬化病史、孕婦、肥胖者、有靜脈曲張或血栓病史、熬夜、正在服用化療藥物、女性荷爾蒙、避孕藥等都是屬高風險血栓族群。有些心臟用藥中含有血管擴張成分,血液亦容易滯留下肢,這些都建議在安排旅程前諮詢如何避免血栓發生。

出國不掃興 你可以這樣做!

提前訓練體力與耐力:

3年半疫情,很多人宅在家,不常外出活動。旅遊期間除了觀光定會逛街血拼,走路活動等肌肉耗損突增,建議行前2-3週要開始暖身,每天逐步增加肢體運動、伸展筋骨及增強肌耐力。

調整為渡假模式:

尤其要去有時差的國度,行前務必先請1-2天假,讓身體及心情放鬆,準備進入渡假模式,否則身體會因過勞、調適不當,休閒反而傷身。

飛行期間多喝水:

飛機機艙乾燥、空氣循環不良,水分補充格外重要。當通過證照查驗,逛免稅商店及登機前,先將隨身水杯裝滿水,暑假期間航班多客滿,空服人員非常忙碌,自己準備飲水,多喝多活動。

每1-2小時起身活動:

建議每看完一部電影或是設定鬧鐘,提醒自己1-2小時務必起身一次,可以原地踏步、在走道上活動或上洗手間,務必讓血液流動。 

歡喜出門快樂回家,祝福每一位都能享受美好的夏天!




作者: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 袁明琦
出處:臺安醫訊第 306 期
發行時間:202308

印刷版 PDF





電子報訂閱 / 取消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