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部介紹 首頁 > 服務團隊 > 科部介紹 > 大腸直腸外科

大腸直腸外科


專科介紹

本科在2012年9月首次成立有專任的主治醫師科別,主要為大腸直腸及肛門相關疾病之診斷及治療及追蹤。大腸直腸癌是國內所有癌症發生及死亡的前三名,且每年有增加趨勢,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但可以藉由定期接受糞便潛血篩檢及大腸鏡檢查而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本院提供微創手術技術以減少病患手術時間及住院天數,其恢復較傳統手術快,且併發症也較少,以改善病患的生活品質。


服務範圍

  • 大腸鏡檢查
  • 大腸排空檢查
  • 肛門直腸手術
  • 痔瘡環狀切除手術
  • 大腸息肉切除手術
  • 腹腔鏡手術
  • 大腸直腸癌術後追蹤
  • 大腸直腸癌化學及標靶治療

診治項目

  • 肛門直腸疾病:痔瘡、肛裂、瘻管、膿瘍、臀部大汗腺炎、肛門狹窄、直腸脫垂、直腸息肉及腫瘤、肛門癌
  • 大腸直腸疾病:大腸直腸息肉、大腸直腸癌、腸阻塞、大腸憩室炎、發炎性腸道疾病(科隆氏症、潰瘍性大腸炎)、大腸激躁症、大腸無力症、腹部腫瘤、闌尾炎、腹膜炎、膽道結石、疝氣
  • 相關症狀:腹痛、腹脹、血便、胃腸出血、排便異常、嚴重便秘及腹瀉、臀部腫痛、肛門搔癢、肛門膿瘍

何謂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使用附有照相鏡頭、電視螢幕、光源及特殊的手術器械所施行之手術,一般只須在腹部切開四至五個不到壹公分的小切口施行手術,然後直到病灶切下後,再切開一個約三至五公分的切口將組織拿掉,而腹腔內須灌入二氧化碳使腹腔空間變大。


適用範圍

大腸憩室炎、發炎性腸道疾病、感染性腸道疾病、血管增生不良、大腸創傷、腸繫膜缺血、直腸脫垂 (脫肛)、大腸扭結、大腸癌、大腸息肉症


手術內容

腹腔鏡手術是一種使用附有照相鏡頭、電視螢幕、光源及特殊的手術器械所施行之手術,一般只須在腹部切開四至五個不到壹公分的小切口施行手術,然後直到病灶切下後,再切開一個約三至五公分的切口將組織拿掉,而腹腔內須灌入二氧化碳使腹腔空間變大。


例圖

單手輔助式腹腔鏡手術

單手輔助式腹腔鏡手術

腹腔鏡器械

腹腔鏡手術



媒體報導


1. 腹腔鏡手術與機械人達文西 ★微創手術的優點

多位操作過該機器的醫師指出,機器手臂可操作任何角度,具靈巧縫合、打結、夾住血管等功能,又可矯正醫師手指的抖動,讓手術更順利。三總心臟外科主任蔡建松指出,利用機器手臂做心臟手術,只須在胸前打三個零點八到二公分的小洞即可;大腸直腸科主治醫師糠榮誠說,用機器手臂手術的耗材須自費。

微創手術的優點?

  1. 對免疫力的影響: 較傳統手術小
  2. 對老年人(>80歲)的心肺功能影響較少
  3. 儘早可進食及下床活動
  4. 早日返回工作崗位
  5. 併發症較少
  6. 生活品質較滿意

2. 腹腔鏡手術與傳統手術有何不同? ★腹腔手術與傳統手術的比較

  1. 手術傷口較小
  2. 住院時數較少
  3. 病患恢復較快
  4. 住院費用減少?
  5. 手術時間較長?
  6. 疼痛程度較低

3. 血便腸道警示燈 ★痔瘡之分級及成因

痔瘡分級

痔瘡是位於肛門齒狀線上下之正常肉墊組織,由血管、肌肉、彈性組織、及直腸黏膜等形成。但因長期肛門內壓力增而造成痔瘡的症狀。

第一度:只有出血而排便時痔核不會脫出
第二度:排便時痔合會脫出但便後會自動收回
第三度:排便時痔核脫出變後需用手才能將其推回
第四度:排便時痔核脫出變後無法用手推回或是推回後當站立或走路時又會脫出來

成因

  • 便秘
  • 心臟衰竭
  • 懷孕
  • 骨盆腔腫瘤
  • 運動過度
  • 生活習慣不正常
  • 腹瀉
  • 門靜脈高壓
  • 咳嗽嘔吐
  • 直腸癌
  • 肛門發炎
  • 飲食不良

4. 蹲馬桶的好習慣 ★痔瘡的預防及減少痔瘡復發

糠榮誠建議,預防痔瘡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包括進食大量的蔬菜、生果及五穀類食物,配合攝取充足的水分有助軟化大便及保持有規律的排便習慣,避免蹲廁時間過長。定期做運動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患上痔瘡的機會,避免久坐久站,如果工作需要長時間維持坐姿的話,建議可以站立或步行一會作為短暫休息,都可減少痔瘡復發。

良好的排便習慣

  • 每天早上定時排便
  • 起床先喝兩大杯水再去如廁
  • 晚上排便或數天才排一次便皆不好
  • 上廁所時不要看書報否則會分心造成排便時間過長也會形成痔瘡
  • 便後溫水沖洗或熱水坐浴也有幫助

良好的飲食習慣

  • 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
  • 避免辛辣的食物,如:酒、辣椒
  • 適度的運動
  • 適度之運動有助大腸之蠕動
  • 過激之運動有時會引發栓塞性外痔
  • 過度之提肛運動反易造成便秘及肛門擴約肌症候群

5. 根除痔瘡!手術仍是唯一的方法 ★環狀切除痔瘡新療法

大腸直腸外科糠榮誠主任表示,痔瘡症狀的表徵可分為四期,第一、二期的痔瘡較輕微,通常可給予軟便劑服用及局部藥物塗抹,至於散在性內痔,則可使用捆綁枯痔法,使之壞死脫落;對於較嚴重的三、四期的痔瘡,建議最好以選擇手術切除,可使痔瘡再發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糠榮誠說門診中有二至三成的民眾,因便血現象而誤以為罹患大腸癌,其區別在於痔瘡的便血不與糞便相混,表徵為大便後的滴血,但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貧血;而大腸癌的便血表徵為持續性少量、帶黏液血便,與糞便混在一起,如發現有便血症狀應儘快找醫師判斷比較安全。

一般人害怕痔瘡開刀,多半是擔心術後的不便性或害怕導致大便失禁或是疼痛的後遺症,多在疼痛難忍長時間後才願就醫,糠榮誠主任解釋,要根除痔瘡手術切除還是唯一方法,其實現在已有較新的痔瘡療法環狀切除術 (PPH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採用拋棄式的手術器械,把痔瘡推進肛門內約三至五公分處(即齒狀線之上)手術,主要是將鬆弛脫出的內痔黏膜切除,並阻斷外痔黏膜的血管供應,讓其漸漸凋萎,可切除痔瘡或讓痔瘡變小以減少痛苦,對痔瘡患者合併有「肛門脫垂」情形的患者,可以一次解決問題,術後疼痛期較傳統手術短,疼痛期可較傳統手術縮短一至二日,且恢復快、排便也無障礙,可提供患者另一個手術選擇。


6. 如何預防大腸直腸癌的發生? ★大腸癌防治宣導

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除要多攝食蔬果等高纖維飲食與規律運動外,50-69歲民眾每2年至少應有1次糞便潛血檢驗(IFOBT),以早期發現大腸癌病變,以早期診治。

要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

  1. 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
  2. 養成每天運動習慣。
  3. 養成定期篩檢的習慣。

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是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的民眾,建議直接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檢查年齡也要提早。

政府補助哪些結直腸癌篩檢服務

政府目前補助50-69歲民眾每2年一次免疫法定量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到全省各地衛生局(所)或健康服務中心洽詢,若有問題可洽當地衛生局(所)、健康服務中心或網站 http://www.hap.gov.tw/ 查詢。

如能早期發現腺瘤瘜肉予以切除,可以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第一期。

大腸鏡檢查過程如有發現病兆或瘜肉時,可以直接取樣做切片或是將它切除。


7. 大腸直腸癌常見的病徵 ★大腸直腸癌常見的病徵

  1. 排便習慣改變 (最常發生)
  2. 排便出血
  3. 排便有黏液
  4. 直腸疼痛
  5. 腹部摸到腫塊
  6. 體重減輕
  7. 其他……

8. 為什麼我會得到大腸直腸癌呢? ★大腸直腸癌高危險族群

影響因子 大腸直腸癌高危險族群
種族
宗教
香煙與酒精
飲食
糞便的膽酸濃度
膽固醇
細菌
膽囊切除術後
消化性潰瘍術後
發炎性大腸疾病
放射線
盲腸術後
輸尿管大腸造口
基因分佈
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
年齡及性別
藥物
年齡超過五十歲以上
有大腸直腸癌的家族史
遺傳性非息肉大腸癌
家族性腺瘤息肉症 (FAP)
曾經得過大腸直腸息肉
基因突變
曾患有潰瘍性大腸炎或科隆氏症

9. 大腸直腸癌術後需知 ★大腸直腸癌術後處理及治療

  • 術後追蹤及評估:
    抽血CEA、大腸鏡、超音波、電腦斷層、胸部X光或正子攝影
  • 術後放療及化療:
    口服 – UFT、Xeloda
    血管注射 – 5-FU、leucoverine、oxaliplatin、campto
    標靶藥物 - avastin、erbitux